首页 > 商业

深圳商超涌现碳中和食品,舌尖上的“零碳”究竟如何实现?

时间:2022-11-17 17:26:55 来源: 深圳晚报 责任编辑:rj2022

  当下,碳达峰、碳中和是社会公众关注的热词。当人们把目光聚焦在能源、汽车等产业领域时,很少有人将一包蔬菜、一盒牛奶与碳减排联系在一起。

  近日,深晚记者走访发现,碳减排正渗透进食品行业,深圳各大超市涌现碳中和牛奶、碳中和冰淇淋、零碳蔬菜和零碳山茶油等产品。以伊利、雀巢、盒马为首的众多品牌纷纷加入碳中和食品赛道,并做出诸多探索,助力“零碳生活”,缓解因温室气体排放造成的气候问题。

  碳中和食品究竟如何实现“零碳”?深圳碳中和食品现状如何?舌尖上的“碳中和”应该怎么减?近日,深晚记者开展调查。

市民在选购碳中和有机纯牛奶。深圳晚报记者 陆颖 摄

  记者走访

  深圳多家商超涌现碳中和食品

  11月15日傍晚,位于深圳市福田区园岭街道的沃尔玛超市人来人往,正值下班时间,不少市民前来采购食材和生活用品。牛奶货架的补货刚刚完成,深晚记者发现,在一排排牛奶包装货架上,有一款伊利纯牛奶打上了“碳中和”的绿色标签。

  深晚记者探访发现,这款碳中和牛奶在深圳多数超市均有售卖。11月16日,深晚记者在罗湖区翠竹街道一家盒马鲜生商超内发现,超市还出现了“零碳蔬菜”,不少市民正在有机蔬菜货架上挑选。深晚记者注意到,“零碳蔬菜”贴有圆形的认证标签,并标注有“零碳农产品”的字样。

  深圳某大型商超内,有机胡萝卜包装袋上,贴有绿色的圆形“零碳农产品”标签。深圳晚报记者 陆颖 摄

  盒马有关负责人向深晚记者介绍,今年6月,全国首批零碳认证有机蔬菜陆续在深圳及盒马全国门店上线。除了“零碳蔬菜”,盒马还推出了有机山茶油。根据认证机构给出的定义,零碳负碳农产品是指农业生产过程中温室气体净排放量小于或等于零的农产品。经过广州碳排放交易中心认证,有机山茶油产品从原材料的获取到产品的生产运输全周期实现了“净零”排放。

  饮品行业也在积极展开零碳产品的布局。深晚记者关注到,国内饮品业新秀元气森林在今年8月正式宣布打造零碳工厂,并联合相关单位发布了元气森林首款“零碳”气泡水。相较于普通饮料,每消费一瓶“零碳”气泡水,将为地球减排379克二氧化碳。

  企业探索

  各出奇招加入碳中和食品赛道

  深晚记者梳理发现,亿欧智库发布的《2022中国食品饮料产业碳中和发展现状及路径研究报告》显示,食品产业中,食品制造商90%以上的碳排放来自间接排放。比如食品罐头生产中,锅炉要消耗70%的能源;烘焙食品仅仅烘焙工序的十几分钟到几十分钟时间,就要消耗60%的能源。食品加工中的切割、混合以及蒸发、烘干等热集中工艺,都会产生碳排放。由此可见,舌尖上的“碳中和”亦不可忽视。

  连日来,深晚记者走访发现,伊利、盒马、雀巢为首的众多品牌纷纷加入碳中和食品赛道,并做出了诸多探索。伊利相关负责人在接受深晚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伊利陆续推出了中国首款“零碳牛奶”“零碳酸奶”“零碳有机奶粉”“零碳冰淇淋”等“零碳产品”。这些产品从原料的获取、生产、运输到产品的生产、运输、包装和废弃阶段,均实现了温室气体的零碳排放。

  深圳某大型商超内,有机洋葱包装盒上,贴有绿色的圆形“零碳农产品”标签。深圳晚报记者 陆颖 摄

  与伊利不同,盒马则从农产品入手,探索减碳路径。盒马相关负责人向深晚记者表示,为了响应“双碳”目标,盒马积极开拓有机食品。2022年,盒马计划在全品类发力,逐步覆盖肉禽蛋、水果、休闲食品、水产乃至粮油米面等重点品,让消费者可以一站式购齐有机食品。深晚记者关注到,雀巢于今年6月发布中国市场首款碳中和产品某有机奶粉,消费者每选择一罐该奶粉,可以助力抵消14.2千克碳排放。老牌跨国饮品企业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也做出了自己的尝试,分别推出了减塑新包装、无瓶标可乐,助力低碳减排。

  专家建议

  深圳应率先参与碳中和食品标准体系制定

  舌尖上的“碳中和”究竟应该怎么减?广东省食品安全保障促进会副会长朱丹蓬在接受深晚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越来越多碳中和食品的出现,消费群体的环保意识不断增加,碳中和食品将迎来广阔的前景。

  “食品产业是碳排放的重要源头,仅次于能源和建筑行业,食品产业的减碳探索,对于实现‘双碳’目标有着重要意义。”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新能源与低碳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韦福雷表示,碳中和食品是一个全生命周期的概念。在他看来,食品从原材料生产,到加工制作,再到运输销售以及废包装处置等全生命周期过程中实现二氧化碳的抵消,才称为碳中和食品。

  市民在选购贴有“零碳农产品”标签的有机蔬菜。

  尽管碳中和食品发展前景良好,但依然面临着困境。韦福雷提到,食品行业较为特殊,它的流通跨越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等产业,这使得食品产业难以对食品进行全生命周期的碳足迹核算。在韦福雷看来,目前,国内碳中和食品相关标准还不成熟,相关标准体系亟待完善建立。

  朱丹蓬则表示,碳中和食品目前还面临着成本增加带来的售价高的问题,这为碳中和食品,带来了门槛和局限性。

  深圳应如何助力“零碳食品”发展?韦福雷建议,深圳应率先参与碳中和食品标准的制定与认定。与此同时,深圳可以尝试通过区块链和互联网等平台,为食品企业提供源头追溯碳足迹的服务体系。

声明:文章未标注“本站原创”或“华泰财经网”的文章均转载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的观点,风险自己甄别并承担后果!转载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也可通过邮件或页面下方联系我们说明情况,内容由用户注册发布,华泰财经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任何单位、个人、组织不得利用平台发布任何不实信息,一切法律后果都由发布者自行承担。

新闻排行

热点图文

热门资讯

网站首页 版权声明 广告发行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22 www.jrzz36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华泰财经网 版权所有 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备案信息:津ICP备2022009749号-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