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党支部和‘主播成长营’,我不仅掌握了更多专业技巧,更学会了如何用镜头传递正能量!”邓健美是长沙湘食文化有限公司“湘菜人微报”视频号的内容总监,也是一名菜谱线上公益课程主播。镜头前,她从容自信,热情分享湘菜文化的魅力,每一帧画面都饱含着对湘菜的热爱与传承。
在长沙市天心区文源街道,像邓健美这样的网络主播越来越多。如今,他们不再是“单打独斗”的个体,而是有了党组织引领、有了成长平台的“基层治理新力量”。
作为长沙首个成立街道社区网络主播党支部的街道,文源街道以“主播成长营”为抓手,走出了一条“思想领航、双向赋能、基层共治”的新路子,把互联网这个“最活跃地带”,打造成了服务群众、推动发展的“最坚强阵地”。
思想领航:给主播安“家”,让流量聚“能”
“参加完培训后我才真正明白,主播不只是‘带货的’,更是‘传声的’。”回忆起在“主播成长营”的学习经历,邓健美印象深刻。而这观念认知的转变,始于文源街道金汇社区网络主播党支部的成立。
面对向来“散居”的网络主播群体,文源街道首先想到的是 “聚人心”。2025年4月16日,长沙首个街道社区网络主播党支部在金汇社区挂牌,同步打造“网络主播红色之家”,给党员主播安了“家”,也给更多想向组织靠拢的主播搭了“桥”。
邓健美就是在得知党支部成立后,第一时间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以前直播总想着怎么涨粉,现在更想知道怎么用主播的力量去做有意义的事,传递更多的正能量,不辜负粉丝的信任。”她坦言。
为了让思想引领“不悬空”,党支部创新采用“线上+线下”双渠道开展组织生活。线上,微信学习群里经常宣传党的政策、推送先进典型案例,主播们随时能学、随时能聊;线下,“主播成长营”定期组织红色观影、主题党课,把“大道理”变成“身边事”。截至2025年10月,党支部已开展线上组织生活5次、线下学习活动7次。
光有思想引领还不够,行业规范更得跟上。党支部牵头,联合主播、商户、居民代表共同制定《网络主播行业自律公约》,从言行规范、内容审核到社会责任,一条条写得明明白白。
如今,文源街道的主播们不再只盯着“流量数据”,而是更看重“内容价值”,一股正向流量正在“云端”汇聚。
双向赋能:教主播“本领”,助产业“破圈”
“‘主播成长营’举办得恰到好处,今后在网络发声时,我们可以通过‘文化沙龙’‘助农直播’等场景,积极参与助残扶弱、基层治理等,更加注重发挥短视频的社会价值。”湖南德荣林业有限公司创始人于芳,提起“主播成长营”满是肯定。
她说,直播业畅通了商品的销售渠道,为消费者购买商品提供了便利,赋能产业链上下游,催生了就业机会。如今,她的企业通过短视频、直播推广,产品不仅卖到了全国30多个省份,还吸引了欧洲投资商的关注,甚至带动了周边农户增收。
要让主播群体“留得住、发展好”,光有思想引领远远不够,还得“授人以渔”。基于前期调研,街道发现主播们最缺的是专业技能、实践平台和资源对接,于是“主播成长营”应运而生,以“技能实训+文化赋能”相结合为特色。
在技能培训上,街道联动湖南开放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长沙市图书馆、长沙市网络主播协会等专业力量,把课程设得“接地气、能落地”。“直播选题策划与平台规则”“直播实操与话术模拟”……这些主播们最关心的问题,都能在成长营里找到答案。
师资也都是“实战派”,有高校教授,有平台运营专家,还有资深主播,手把手教学,让新主播快速入门,让成熟主播突破瓶颈。
针对不同群体,成长营还提供“定制服务”:给社区宝妈、待业人员开“入门班”,从设备使用教到账号运营;给企业主播、成熟个体主播开“进阶班”,对接品牌孵化、供应链资源。
今年毕业季,于芳还被聘为天心区大学生创业导师,带着10多名来自湖南农业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的学生做直播实践,把自己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下去。
主播有了本领,还得有“舞台”。街道打造的“金BoBo共享直播间”,24小时开放预约,为中小微企业和初创主播免费提供带货场地。
赋能效果立竿见影。芙蓉天虹商场通过成长营培训后,直播观看总人次同比增长15.6%,商品交易总额(GMV)同比增长17%;校企合作直播开展20余场,带来超过10万元的销售增量,单场最高成交额达2万元。
如今的文源街道,不仅主播们“底气足了”,企业“销路宽了”,连高校学生、待业人员也多了条就业创业的新路子。
基层共治:让主播“发声”,为发展“添力”
“家人们,今天这场直播不带货,带‘岗位’!想找工作的朋友,赶紧看看有没有适合的!”前不久,一场特殊的“直播带岗”活动在文源街道开播,湖南红海人力资源有限公司的主播们化身“招聘专员”,为有需求的企业和群众提供服务。这是文源街道引导主播参与基层共治的一个缩影。
培育主播的最终目的,是让这支“云端力量”反哺社会。如今,越来越多的主播主动走进基层治理的舞台:有的帮社区宣传政策,有的帮居民解决难题,还有的把直播间搬到田间地头,助力乡村振兴。
炎陵黄桃成熟季,街道联动天虹商场、辖区主播开展线上直播,不仅帮果农拓宽了销路,还让“炎陵黄桃” 的名气更大了;海彣非遗馆里,主播们跟着欧氏手工钩编非遗大师欧沛琼学手艺,用镜头展示非遗技艺;社区里,主播们参与“文化沙龙”“助残扶弱”活动,把温暖送到居民心坎上。
更让人惊喜的是,主播们还成了产业联动的“新引擎”。“直播+非遗”“直播+文化”“直播+电商”,各种新场景在文源街道不断涌现。街道未来还将积极培育“文源非遗好物”“社区优选”等本土特色IP,让网络直播不仅能“带货”,还能“带文化”“带产业”,推动产城人文深度融合。
从给主播安“家”,到教主播“本领”,再到让主播“发声”,文源街道的探索,不仅是让网络主播从“自由生长”的个体,变成了“规范成长”的“治理共同体”,更为全市乃至全省探索新业态新就业群体融入基层治理提供了“天心样本”“文源样本”。
未来,随着更多主播加入基层共治的队伍,随着“云端流量” 不断转化为“发展能量”,这条党建引领、新业态赋能、基层共治的新路子,或许能够让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成为推动区域发展的“最大增量”,为建设现代化新天心注入源源不断的“云端动能”。
相关阅读
新闻排行
热点图文
热门资讯
Copyright 2022 www.jrzz36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华泰财经网 版权所有 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备案信息:津ICP备2022009749号-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