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带量采购开标一周年,那些中标的药企发生了什么变化?

时间:2019-12-06 09:08:22 来源: 责任编辑:ymyg
 
全国11个城市从2019年初开始执行采购任务,按照中标价格以及严格规定的采购量去采购,每个城市的采购量是前一年该市公立医疗机构每个品种年度60%-70%。剩下的30%-40%可由公立医疗机构自行选择品种采购。采购期为一年。

从销售量看,中选产品增长态势强劲,而大多数未中选原研药受到明显挤压,跨国药企在调整过期专利药战略。

销售额有分化,京新药业中标的左乙拉西坦同比增长253%,中国生物制药的恩替卡韦分散片同比减少9%。

中标之前市场份额不是太高,入围能够实现以价换量。反之,那么量的增加可能不足以弥补价格的损失。

“药品回扣”在减少吗?部分中标企业的推广费用在下降,例如华海药业同比降20%。但这不普遍。

用一天和一年的视角去看同一件事,可能会得出完全相反的认识。

去年今日,一场让医药行业重新洗牌的大戏开幕了。

2018年12月6日,上海下透了一天的冷雨,却丝毫未减医药界的热情。在长宁区天山路1800号,几十家药企正满头大汗地大砍药价,全国“4+7”带量采购开标了。

这项此前被业内诸多药企反对、阻力太多甚至有人扬言会“胎死腹中”的政策,没人想到,会在一年内席卷整个医药圈,带来了一波又一波的震荡,毫无意外成了逢医药会必被提及、逢行业分析报告必写的高频词。

前不久,在医保谈判目录发布会现场,一家外资企业负责人正沉浸在产品入局的兴奋状态中,却被同行们追着问,“4+7带量采购,对你们有什么影响?会调整在中国的策略吗?”

没有药企能置身事外。

就在上一周,联采办召开座谈会,第三轮带量采购的号角已经吹响。

截至今天,带量采购大戏已上演一周年。那些中标的药企和行业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

中标品种实现“以价换量”了吗?

全国11个城市从2019年初开始执行采购任务,按照中标价格以及严格规定的采购量去采购,每个城市的采购量是前一年该市公立医疗机构每个品种年度60%-70%。剩下的30%-40%可由公立医疗机构自行选择品种采购。采购期为一年。

去年中标的25个品种,涉及到15个药企,其中包括6家上市公司:华海药业、中国生物制药、京新药业、深圳信立泰、四川科伦药业、阿斯利康、中美上海施贵宝制药。

IQVIA发布的《中国医院医药市场回顾 | 2019年第三季度》认为,4+7带量采购效果显著,中选产品增长态势强劲,而大多数未中选原研药市场受到明显挤压。

在2019年第三季度医院用药前10产品中,未中标的立普妥和波立维受到带量采购的影响,销售额同比下跌1.2%和6.5%,下跌明显;而相对应的两个中标品种阿乐(北京嘉林药业的阿托伐他汀钙片)和泰嘉(深圳信立泰药业的硫酸氢氯吡格雷片)在第三季度销售额同比增长6.4%和0.7%,销量同比大幅增长94.5%和50.7%。

信立泰在财报中说:泰嘉中标,解决了一些过去销售中长期存在的瓶颈问题,销量快速增长。

增长强劲的还有京新药业的左乙拉西坦。根据财报,2019上半年,该公司销售收入18.59亿元,同比增长31.92%;净利润3.26亿元,同比增长52.89%。带量采购中标的瑞舒伐他汀销售3.95亿元,同比增长16%;另一个中标的左乙拉西坦销售0.48亿元,同比增长253%。

然而,并不是每一个中标的药品都在猛增。

第一轮中标品种最多的华海药业,今年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4.5%,但这个增长幅度不如去年的8.01%,以价换量效果并不明显。6个中标品种均为该公司主要品种,但华海药业没有公布单一药品的销售额。

半年报中明确提及,增长下降原因之一就是“4+7 带量采购中标产品销售数量大幅增长,但价格相对较低,收入增幅较小”。另一个原因则是受缬沙坦杂质事件、FDA 禁令影响,部分产品无法实现销售。

以销售额看,还有的中标药品在下降。

图片来源:yestone

比如中国生物制药的恩替卡韦分散片,这是该公司的核心产品之一,也是销量担当,被该公司称为“目前临床使用效果最好的抗乙肝药物之一”。

从前三季度财报来看,恩替卡韦分散片的销售额约23.3521亿元,而去年同期为25.7286亿元,减少了2.4亿元左右。

“医药行业4+7药品集中采购持续落地铺开,入选品种市场销量增长明显,但大幅降价,利润增速减缓”,中国生物制药的财报所提及的原因与华海药业一致。

今年9月24日,第二轮带量采购中,因为对手报价更低,中国生物制药的恩替卡韦分散片出局。

整体上来说,如果中标之前市场份额不是太高,入围带量采购名单能迅速增加销量,销售额也同步提高,起到以价换量的效果。但如果之前市场份额已经很高,那么量的增加可能不足以弥补价格的损失。

“药品回扣”减少了吗?

带量采购带来的另一个效果是——部分中标企业药品推广费在降低。

以往企业为了药品推广,需要支出大笔销售费用,其中可能就包含了一部分“回扣”。

但带量采购对医院有相关药品采购量的明确要求,致使销售费用减少。

比较明显的是华海药业,2019年上半年销售费用比去年同期减少15.18%,具体数额是8235万。而其中,产品推广服务费就减少了8144万,减少20%左右。

而销售费用在销售收入中的占比,从去年同期的21.4%降低到了17.4%。

华海药业2019年半年报截图

但这不是普遍现象,比如京新药业上半年的销售费用,增长了接近2亿,增长幅度为43.46%。

当然,京新药业中标的药品销售额在总销售额中占比20%多,也有可能是其他药品的销售费用在上涨。

过期专利药优势不再,跨国企业逐步战略调整

“4+7”带量采购的余波已经影响到25个品种之外。

带量采购政策的初衷之一,就是加快中国仿制药替代过专利期原研药。

有媒体报道,开标后的第二天,国家医保局一位官员再一次与业内人士沟通,痛陈中国医药行业存在的种种问题。“过了专利期的原研药在中国依然是高价销售,在座的业内人士,要把这个事情当成耻辱。问题出在哪里?出在我们的体制,出在进医院环节。”

而这一年,跨国药企似乎意识到此后过期专利药在中国优势不再,一些跨国药企加速将过专利期的原研药剥离,不再作为战略核心,逐步调整业务架构。

比如4月23日,礼来宣布与中国医药公司亿腾医药签署协议,向其出售旗下抗生素产品希刻劳和稳可信在中国大陆的权利,以及位于苏州的希刻劳工厂。这两款都是礼来产品线中的老牌产品,进入中国的年份分别是1993年和1996年。

今年3月,辉瑞将成熟产品事业部独立出来,归属辉瑞普强。辉瑞普强产品线囊括了很多辉瑞的原研专利过期产品,包括立普妥、络活喜、西乐葆等,涉及心血管、等治疗领域。虽然没有明确将产品剥离,但毕竟已经不在辉瑞的主要体系中,接下来的运营和销售也不再是战略重点。

随着剥离过期专利药业务的进行,跨国相关销售团队的解散也一波接一波,尤以落标的品种为主。比如,赛诺菲解散波立维销售团队的传言甚嚣尘上,“4+7”带量采购之前,波立维占据约60%的市场,落标意味着这个曾经霸占市场的专利药即将失去优势。

安永研究报告显示,跨国药企过专利期原研药在中国销售额占比基本达到了80%,对于以普药为主的跨国药企,过专利期原研药占比更高,甚至达到90%以上。而中国前五大跨国药企辉瑞制药、阿斯利康、拜耳医药、赛诺菲及罗氏制药在中国销售额前三位的产品都是过专利期的原研药。

此前,这些过专利期原研药在中国一度维持着其他市场所无法比拟的高价,而在4+7带量采购的冲击之下,降价的信号越来越明显。

燎原之势

整整一年时间,“4+7”带量采购从11个试点城市扩展到全国25个省份,国家试图以更大的市场量换更低的价格。而品种也不再局限于25个。

第一轮和第二轮带量采购对比,制图:八点健闻谭卓曌

“4+7”带量采购似乎形成了燎原之势:不仅国家搞,地方也要搞;不仅过了一致性评价的品种要搞,没过一致性评价的品种的也要搞;不仅一家入选,多家也要入选。

此后,有两个省和一个市独立开始进行了带量采购:河北省、江西省和武汉市。

其中,河北省针对“两病”门诊用药开展带量采购,以公开最高限价的方式进行药品招标,并且对中标企业给予全部的市场份额,而对于未招满3家过一致性评价企业的品种,允许未过一致性评价的品种参与竞标。

河北省“两病”门诊用药招标合计涉及超过5亿元的采购盘子,其中不乏阿卡波糖这类总采购金额过亿的大品种,加上100%市场份额用于集中采购,相比“4+7”带量采购,对一些企业更有诱惑力。

12月1日,武汉市连发四份药品带量采购细节,为之后的带量采购模式,打造了一个新的样本。武汉的方案加入了不少创新性举措,例如通过多种维度对质量进行评价,例如提出按照用量大小划分组别,并提出不同的降价幅度等等,纳入了多元的考核指标。

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是,先前作为试点,具有区域性质的跨区域联盟采购在今年有了更多新动向。2019年4月,吉林医保局宣布将以试点市(州)为单位,通过与深圳市建立药品跨区域联盟采购模式,此后,GPO(跨区域联盟采购)开始从深圳、广州、上海市级扩展至省级。

一天和一年,认识可能完全相反

去年今日,“4+7”带量采购招标结果公布,股市一片哀嚎。287家A股医药生物公司中,当天有263家下跌。

例如京新药业,下跌9.43%。从京新药业去年12月6日以来的股价图,可以从侧面看出市场对带量采购的反馈,大致有个从怀疑到接受的过程。

一开始暴跌几天,而后慢慢上涨,直到今年9月24日,第二轮带量采购中,京新药业的主力产品瑞舒伐他汀出局,于是再次跌停,此后再未回到之前的股价。

由此可见,用一天和一年的视角去看同一件事,可能会得出完全相反的认识。

历史学家黄仁宇提倡“大历史观”,大体上是说要从长远的社会、经济结构变化去观察历史的脉动。他说的大历史,往往是延续上百年、千年的历史。

如果我们借用这样的观念去看带量采购对医药行业的影响,一年都还太短,可能还需要很长时间才能看得更加清楚。

声明:文章未标注“本站原创”或“华泰财经网”的文章均转载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的观点,风险自己甄别并承担后果!转载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也可通过邮件或页面下方联系我们说明情况,内容由用户注册发布,华泰财经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任何单位、个人、组织不得利用平台发布任何不实信息,一切法律后果都由发布者自行承担。

新闻排行

热点图文

热门资讯

网站首页 版权声明 广告发行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22 www.jrzz36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华泰财经网 版权所有 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备案信息:津ICP备2022009749号-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