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商业

罗光平:在北仑开“沙县小吃”的沙县人

时间:2025-04-19 09:54:46 来源: 责任编辑:wh2022

  “啪——”54岁的罗光平从上衣口袋里掏出自己的身份证。“让你看看我的身份证。”记者看到,住址一栏里写着“福建省三明市沙县区夏茂镇”。

  正在厨房忙碌的邓六娣端上香喷喷的鸡腿套饭,嘴上忙不迭地说:“这条街上,做沙县小吃,我们可是最正宗了,你尝尝就知道啦!”

  夏茂镇,有个响亮的说法,那就是“国民美食”沙县小吃的发源地。“沙县小吃第一村”俞邦村,就在镇北。来到北仑,看着街上琳琅满目的各类“沙县小吃”招牌,骨子里的家乡自豪感,让夫妻俩一提起这事,就有说不完的话,但话题最后往往会以“我们这里才是最正宗”结尾。

  五年前,夫妻俩从苏州来到北仑,之前在漳州、潮汕等开过沙县小吃店,但都没持续多久。按照罗光平的话说,那边老乡挺多,但一直没找到合适的店面。

  什么是合适的店面?罗光平笑着说,这里就挺好,店面上下两层,都有四米多高,单层30多个平方米,这样二楼就可以起居,很方便,不用另外找地方租房,不仅节省了一笔开支,小店还能营业得晚点,多赚点钱。一楼隔了两个区域,厨房半开放,用餐区置了四张桌子,每张桌子配四把椅子。按照小店布局,进门抬头就能看见一排菜名和单价,两边墙上就是各类菜品的图片。

  从沙县小吃官方授权平台查询,正宗的沙县小吃店有绿色标识,被称为“普通会员店”,这只有沙县区籍小吃业主才能申请。但还有一种标准会员店,标识改为红色,图案形状基本不变,任何人都可申请,但需要经过培训合格才可以。

  “正宗的沙县小吃”这个招牌得维系住,夫妻俩心里憋着一股子劲,就要在服务和品质上赢过别人。

  于是,30平方米的店,就成了夫妻俩的生活全部,每天几乎都围着灶台。

  让夫妻俩高兴的是,渐渐地,他们有了一批忠实的老顾客。

  下午3点,老吴走进店里。老吴穿着蓝色的工装,衣服上面印着“饿了么”的字样。“我们跑外卖的,什么时候忙完说不准,但吃饭还是想来这里吃,习惯了。”他往面里加了点辣椒酱,这是罗光平特意从老家带过来的,辣中带点甜,这个口味是沙县的特定口味,也是罗光平引以为豪的佐料之一。

  但罗光平自认的拿手菜,是沙县小吃的“四大金刚”——扁肉、拌面、蒸饺、炖汤。在夫妻俩心中,每样都是可抓住食客味蕾的“单项冠军”。

  最开始,由于口味不同,罗光平印象里,点盖浇饭、鸭腿套饭的人居多。等食客慢慢熟悉了,夫妻俩也会试着推荐下“四大金刚”。不少人尝了,感觉不错,夫妻俩的拿手菜也慢慢有了市场。

  90年代,第一批沙县人靠着桌椅板凳和筷子在全国各地街头支起了小摊,现在全国约有8.8万人从事着这份行当,作为一份子,夫妻俩想着还会继续守好着自己的小店。(记者 谢挺 石沁奕)

声明:文章未标注“本站原创”或“华泰财经网”的文章均转载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的观点,风险自己甄别并承担后果!转载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也可通过邮件或页面下方联系我们说明情况,内容由用户注册发布,华泰财经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任何单位、个人、组织不得利用平台发布任何不实信息,一切法律后果都由发布者自行承担。

新闻排行

热点图文

热门资讯

网站首页 版权声明 广告发行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22 www.jrzz36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华泰财经网 版权所有 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备案信息:津ICP备2022009749号-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