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天津港,巨轮停靠、桥吊繁忙,一个个集装箱被精准吊装至货车,满载铁矿石、机械设备、跨境电商货物的车辆有序穿梭在港区。作为北方最大的综合性港口,这里是天津新港海关关员日常工作的“主战场”。
“智能查验助手”高效查验
在港区查验平台,查验关员赵根源手持查验终端,海关“智能查验助手”正弹出一票进口膨化食品的查验任务提示。“系统通过清单式检查自动标注需重点核对的企业注册信息、包装及标签、木质包装检疫、涉关项目检查等内容。”他一边说着,一边用查验终端拍照录证,对照屏幕上清晰列出的查验要点逐一核查。不到10分钟,他便完成查验,在终端提交“查验未见异常”的结果,系统同步将放行指令推送至企业与港口物流系统。
“以前查验可没这么高效。”赵根源说,“过去要登录多个系统查询监管要求、风险预警信息、历史案例资料等内容,遇到复杂问题得反复查阅资料、多部门沟通请示,光准备工作就需要至少30分钟。现在有了‘智能查验助手’,系统提前整合报关数据、智审信息、舱单提示等内容,甚至会标注易出问题的关键项,就像有个‘专业顾问’在身边,不仅节省了时间,还能避免遗漏重点。”
这样的高效体验,天津国际物流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也深有体会。“‘智能查验助手’还有便捷通关措施的提示功能。例如进口粮食,它会提示关员企业申请附条件提离的情况,满足条件的货物就可以提前放行,大幅提高通关效率。”这一变化,源于“十四五”期间天津海关加快推进的水运集装箱智慧货管场景链建设。与海关传统查验模式相比,“智能查验助手”能够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根据不同商品特点,以专家视角,按照查验作业流程和要点,给予现场关员精准、伴随式的提示和帮助。现场关员开展查验的同时,天津新港海关视频监控中心的关员正紧盯大屏上的实时图像和报警数据,对进口船舶抵离港、货物装卸船、集装箱堆存等进行动态监控。
智慧化应用破解关键难题
“面前的这面大屏最多可同时展现72路摄像头信号,之前我们若要完整监控一遍码头情况,需要人工切屏45次。”业务运控中心值班关员张泽豪说,“现在,我们搭建起了三维机器视觉监控网络,能够自动对码头内的车辆、集装箱、人员等目标进行实时捕捉识别与监控,并将统计数据和报警信息实时展示在大屏幕上,实现了由过去的‘看得见’到现在的‘看得清’的巨大转变。”
这样的转变,得益于天津海关对人工智能技术和大数据的实践应用,具体包括开发智慧物流管控平台、建设业务运行监控中心、设立智能化风险甄别模型,通过监管模式的智能化、全方位改革,海关实现了从提出风险、数据建模、智能分析、生成预警到预警处置的监管闭环。
张泽豪介绍:“之前发现空箱报警,在处置前我们需要人工24小时对集装箱进行重点监控。现在,我们可以通过智慧物流管控平台对重点集装箱进行实时监控,一旦集装箱出现非法移动、非法开箱门等情况,系统会立即弹出报警提示。”最近,该关查验发现进境集装箱空箱夹带粮食1.35吨,现场开箱发现发霉的豆类和活体昆虫,有效守护了国门生物安全。
此外,智慧海关还与智慧码头深度融合,海关监管指令嵌入码头的无人自动化装卸、物流等作业环节,利用车载式无人集装箱机检设备,顺势开展机检查验,全程无需人员到场,实现“无感”通关。
声明:文章未标注“本站原创”或“华泰财经网”的文章均转载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的观点,风险自己甄别并承担后果!转载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也可通过邮件或页面下方联系我们说明情况,内容由用户注册发布,华泰财经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任何单位、个人、组织不得利用平台发布任何不实信息,一切法律后果都由发布者自行承担。